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瞎搞君看到一篇文章讲:“广告费去哪儿了?它们成了用户大脑中的电信号”。于是就写了下面这篇小文。

广告费到底去哪儿了? 这是一个让无数老板深夜辗转反侧的灵魂拷问。我花50万买车,钱没了,但一辆锃亮的新车稳稳地停在我家地库里,这笔账清晰明了。可当我花50万打广告,钱同样花出去了,我最后得到了什么?(这里暂时不讨论效果广告)难道这些钱就像泼进沙漠里的水,蒸发得无影无踪了吗?
恰恰相反。它们并没有消失,而是被转化成了一种更重要、也更持久的无形资产,悄悄地“存”了起来。
想要理解这件事,我们得先探讨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:人为什么会觉得一样东西“好”?

很多时候,一个东西的价值,并不在于它的物理属性,而在于我们人类赋予它的“共识”。黄金本身只是一种延展性好的金属,钻石本质上也只是一块闪亮的碳。它们之所以昂贵,不是因为它们有多“好用”,而是因为整个社会都达成了共识:黄金代表财富,钻石象征爱情(这里可以换成泡泡玛特等新品种)。
这种共识一旦形成,就拥有了巨大的力量。而广告,就是塑造和巩固这种共识最高效的工具之一。它通过一次又一次地重复,在用户的大脑里搞“思想基建”。
每一次广告播放,都是在强化用户大脑中关于“这个品牌 = 某个好处”的电信号;每一次重复,都是在扩大拥有这个共识的人群。当用户在货架前犹豫不决时,这个被提前植入的电信号,就会成为影响他最终选择的关键一票。

所以,广告费去哪儿了?它们并没有消失,而是变成了储存在亿万用户大脑里的“品牌电信号”,成了一笔宝贵的“认知资产”。
好了,理论很完美,但现实却很骨感。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想成功地往用户大脑里植入一个“电信号”,实在是太难了。
我们的大脑为了防止“CPU过载”,早就身经百战,进化出了强大的“广告屏蔽”功能。手机上的信息流广告可以一指划过,视频网站的贴片广告有“跳过”按钮,就连路边广告牌都可能淹没在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海里。无数品牌砸下重金,换来的“电信号”可能微弱得像风中残烛,转瞬即逝。
那么,问题来了: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去哪里才能找到一个“信号放大器”,确保我们花出去的每一分广告费,都能变成最稳定、最深刻、最不容易被“删除”的品牌电信号呢?

答案,就在一个我们每天都会进出、却又常常忽略的地方:电梯里。
请你回想一下,你和同事、邻居、甚至陌生人一起乘坐电梯时的情景。空间狭小,时间仿佛静止,大家通常会停止交谈,眼神既不能对视,又无处安放,只好不约而同地盯着楼层变化的数字。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礼貌而疏远的尴尬。
就在这个时刻,电梯里那块会发光、有声音的屏幕,就成了唯一的“救世主”。它打破了沉闷,拯救了我们的社交恐惧,给了我们一个光明正大转移注意力的理由。在这个“封闭、低干扰、高频次”的场景里,你的大脑几乎是主动“投降”的,心甘情愿地、甚至带点感激地接收屏幕上的信息。
你没得选,也无需选,更不会觉得反感。而这,正是分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它真正的“钞能力”所在。
分众传媒没有发明广告,但它近乎垄断了一个最独特的广告场景——都市主流人群每天无法绕行的“必经之路”。它做的不是在信息的“公海”里靠运气捞鱼,而是直接在你每天上下班的“私人航线”上,设立了一座强制接收信号的灯塔。

这座灯塔的威力在于“温柔的强制重复”。今天你看到
“拼着买,才便宜” . 拼多多“30分钟极速达” . 每日优鲜“探探一下,有趣的人都在这” . 探探“瓜子二手车,成交量遥遥领先“” . 瓜子二手车“时间沉淀的浓香” . 泸州老窖.国窖1573
明天你又看到,后天看到的还是它。你不需要刻意去记,但这个电信号就像一个温柔的“钉子户”,在你大脑的黄金地段安了家。
所以,现在我们能更深刻地回答开头的那个问题了。当一个企业选择分众传媒时,他的广告费并没有消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,而是变成了一笔极其划算的“认知资产”,被精准、高效地“存入”了中国最具消费能力人群的“大脑银行”里。

这笔资产,平时看不见摸不着,但在消费者站在货架前,做出购买决策的那一刻,它会立刻“取现”,变成实实在在的销售额。
这就是分众传媒的护城河:它是在卖广告位,更是在出售用户心智空间里最稳固的“黄金铺位”。
分众系列文章:
.png?table=block&id=218d0682-549b-8009-ac9f-fc1764b4076f&t=218d0682-549b-8009-ac9f-fc1764b4076f)
- 作者:瞎搞研投
- 链接:http://xiagaoyantou.top/article/%E5%B9%BF%E5%91%8A%E8%B4%B9%E5%8E%BB%E5%93%AA%E5%84%BF%E4%BA%86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